引物常見問題解答
1個OD值的Oligo的重量約為33 μg,而每個堿基的平均分子量一般按330道爾頓進行計算。因此,合成Oligo的nmol數一般按以下公式粗略地計算:
nmole數=(OD值x33μg)/(堿基數x330)x1000=OD值/堿基數x100
如果需要計算合成DNA的精確濃度,請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:
nmole=OD*(10^6/ Millimolar Extinction Coefficient)
*Millimolar Extinction Coefficient采用最近鄰二態模型進行消光系數的計算,參考數據為Michael于2003年發表于《Nucleic Acids Research》的文章(DOI: 10.1093/nar/gnh015)。
DNA合成常見問題
PCR反應失敗的原因很多,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。
qPCR引物探針常見問題
引物設計原則 |
|
擴增片段大小 |
80-300bp |
Primer長度 |
17-25 堿基 |
GC含量 |
40-60%(最好45-55%) |
Tm值 |
57℃-63℃,兩條引物的Tm值盡量接近,差距不得超過5。 |
序列 |
整體上堿基不能過偏,局部避免GC rich或AT rich(特別是3’端) |
3’末端序列 |
避免GC含量過高,3’末端堿基最好為G或C,盡量避免3’末端堿基為T,3’端最后一個堿基不能互補自連。 |
互補性 |
引物內部或Probe與兩條引物之間避免3 個堿基以上的互補序列,引物3’末端避免2 堿基以上的互補序列 |
特異性 |
保證單一結合位點,使用BLAST檢索,確認引物特異性 |
RT-PCR用引物 |
盡量在Exon junction上設計引物,限制基因組DNA擴增。 |
探針設計原則 |
|
Probe長度 |
20-32 base |
Tm值 |
探針的Tm比引物高8-10℃ |
序列 |
在目的序列GC含量相對較高的區域設計,整體上堿基不能過偏,局部避免GC rich或AT rich(特別是3’端)
探針序列盡量接近正向或反向引物,但不能重合一般相隔10個堿基以內,相隔一個堿基最好。 |
5’末端序列 |
探針5’末端的第一個堿基不能是G |
互補性 |
Probe內部或Probe與兩條引物之間避免3 個堿基以上的互補序列 |
特異性 |
保證單一結合位點,BLAST檢索確認Probe特異性 |
儀器需要校準,可能在擴增過程中儀器出現波動或者檢測孔本身出現異常,建議定期校準儀器。
擴增信號太弱,經系統矯正后,就會產生不平滑的線,可以通過提高模板濃度和純度重復實驗。